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养根公社 首页 养生文库 节气养生 查看内容

小满养生注意事项

2022-7-6 16: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3| 评论: 0

摘要: 小满养生注意事项小满(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公历每年的五月二十一日前后为小满节气,在一天当中对应上午10点。小满:太阳黄经到达:60°公历2022 小满节气北京时间5月21日09点22分 ... ... ...

小满养生注意事项


小满(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

公历每年的五月二十一日前后为小满节气,在一天当中对应上午10点。小满:太阳黄经到达:60°



公历2022 小满节气

北京时间5月21日09点22分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在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自然界的植物开始茂盛、丰腴,春作物也正值生长的旺盛期。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度以上,处处呈现的是夏日夏景。


梅子金黄杏子肥,


榴花似火桃李坠,


蜓立荷角作物旺,


欣欣向荣见丰收。



小满调养注意事项


1、不可睡太晚


小满时节需要继续蓄积阳气,所以不能晚睡;夏季的总体趋势是让阳气生发,早起则能助其生发。


2、不可卧寒湿


“夏月,不可用单席卧霉湿处,及冷石、冷地上,以图凉快。”——《防病要诀》


小满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要避免贪图凉快而着凉受风,尤其是晚上睡觉时。


否则寒湿邪气停留肌肤,郁而化热,易引起风疹、湿疹等皮肤疾病;驻留关节,容易引发各类风湿性疾病等等。


3、不可贪冷气


小满节气,雨水逐渐增多,雨后,气温又急剧下降,注意增减衣服,以防着凉感冒。


“小满小满,江满河满。”——民谚


小满时节,天气渐热,着装过于单薄或贪食冷饮,常可导致感冒、腹泻等健康问题。


建议适度保暖,减少或避免食用冷饮,呵护脾胃阳气,将有助于健康度过整个夏季。




小满饮食禁忌


1、不吃冷食


“形寒饮冷则伤肺。”——《黄帝内经》


进入夏天,贪凉饮冷,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导致脾胃正气不足。所以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预防腹痛、腹泻等肠胃病。


尤其是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


2、不吃燥热


慢病少复发患慢性病者食用燥热食物,会导致病情加重。


燥热的食物是什么呢?一方面是食材本身是热性的:比如羊肉、榴莲、胡椒、姜片等,另一方面是烹饪方法是热性的:煎、炸、烤。


夏季本身气温高,还食用这些热性食物,会使人燥不能忍,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一些病症。


对一些慢性病人,还会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肾痛等,吃太多还会引起口角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中暑等。所以夏季要远离这些燥热的东西。


3、不吃肥腻


远离於堵和肿瘤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会促发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肿瘤属于积证的范畴,《内经》认为,积证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滞,而肥厚饮食,容易助湿生痰,无疑会加重这些病理产物的凝聚。


“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卫气”——孙思邈·《摄养论》


饮食原则:淡饮食 多食苦。


饮食调养以补益肝肾、滋心养肺为主要原则。


1、小满时节淡饮食,人体的生理活动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中最多,要及时适当补充。


小满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雨水也较多,同时也是皮肤病的易发期,如湿疹、荨麻疹,所以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养阴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芡实、山药、赤小豆、绿豆、黄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等。


薏仁

立即购买

芡实

立即购买

山药粉

立即购买


忌食膏粱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海腥鱼类、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


2、小满养生向来推崇“苦菜当令”,包括苦菜、苦瓜、蒲公英等。苦菜久服,能够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平时肠胃有积热,比如经常便秘、反复口腔溃疡的人群,水分消耗更多,小满时节更容易疲劳甚至加重旧疾。想要减少水分消耗,就得吃些“苦”。此外,苦瓜、芹菜、芦笋等都是时令佳蔬,有益健康。


饮食宜以羹、汁、汤、液为主,一则补充因出汗流失的水分,二则容易消化,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少吃多餐,养护脾气。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


推荐几款食养美食


    配料: 芹菜150克,豆腐1块,食盐、味精、香油各少许。

    做法: 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

    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味精、香油搅匀即成。

    功效: 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特点: 清凉适口,夏令佳菜。 


    配料: 冬瓜500克,草鱼250克,食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切三角块,草鱼剖净,留尾洗净待用。先用油将草鱼(带尾)煎至金黄色,取沙锅一个,其内放入清水适量,把鱼、冬瓜一同放入沙锅内,先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至2小时左右,汤见白色,加入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祛风、利湿、除热


    配料: 青椒150克,鸭脯肉200克,鸡蛋1个,黄酒、盐、干淀粉、鲜汤、味精、水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鸭脯肉劈成2寸长、6分宽的薄片,用清水洗净后淋干;将鸡蛋取清和干淀粉、盐搅匀与鸭片一起拌匀上浆;青椒去籽、去蒂洗净后切片。

    锅烧热后加油烧至四成热,将鸭片下锅,用勺划散,炒至八成熟时,放入青椒,待鸭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

    锅内留少许油,加入盐、酒、鲜汤、烧至滚开后,再将鸭片、青椒倒入,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装盘即成。

    功效: 温中健脾,利水消肿。


    配料: 荸荠250克,藕150克,冰糖适量。


    做法: 荸荠洗净去皮,藕洗净切小块。沙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同入锅内文火煮炖20分钟时,加入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五月是人体修复能力最强的月份之一,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在秋冬季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愈合的细小伤口在此时往往会更快地愈合复原。


    小满过后,随着天气逐渐变热,人体消耗增大,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失眠、口舌生疮,食欲不振、口腔溃疡都时有发生。


    此时人体的毛孔常常是张开的状态。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特别注重防二邪,一个是热邪,一个是湿邪。中医把高温高湿称为“热邪”和“湿邪”,通邪气。


    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谨记“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


我们讲讲“风疹” 的防治

“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古代医家对“风疹”的病因病机诠释:

1.湿郁肌肤,复感风热或风寒,与湿相博,郁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


2.由于肠胃积热,复感风邪,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来;


3.与身体素质有关,吃鱼、虾、蟹等食物过敏导致脾胃不和,蕴湿生热,郁于肌肤发为本病。风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发病迅速,皮肤上会突然出现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块成片,或呈丘疹样,此起彼伏,疏密不一,并伴有皮肤异常瘙痒,随气候冷热而减轻或加剧。当我们了解了发病的机理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一般可分为三型:

1.风热证其疹色红赤,痒甚,遇热加重,脉见浮数,此为感受风热之邪;


2.风湿证皮疹色白或微红,兼有身重,脉见浮缓,身受风湿之邪郁于肌肤:


3.胃肠积热证疹色红赤,兼见脘腹疼痛,大便秘结或泄泻,脉多见数风疹色红为热,腹痛便秘为腑气不通,胃肠积热之征。在治疗上应以疏风祛湿,清泻血热为原则。



临时止痒小方:

一勺白酒二勺醋,擦洗患处。


风疹艾灸调养常用穴位




中医认为风疹(荨麻疹)多是由于血虚风燥、胃肠湿热等原因引起,调养原则:祛风止痒、补脾燥湿、调和气血,改善血虚风燥和胃肠湿热。


1、神阙穴



2、合谷穴



取穴方法:在第二掌骨中点的边缘。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合谷是很多皮肤病必取的穴位。


3、风市穴



取穴方法:在下肢的大腿外侧,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


也可直立,手下垂与体侧,手中指指尖所对的位置即是风市穴。风市,是指风邪、水湿聚集的地方,而荨麻疹瘙痒与风邪、湿邪有关,常选用本穴。


4、曲池穴



取穴方法: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防治皮肤病的重要穴位。


5、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调节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通经活络、祛风化湿。常灸足三里能扶正祛邪,对风疹有益。


6、涌泉穴



取穴方法: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涌泉的意思是人体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是保健要穴。经常灸或按摩本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改善荨麻疹有帮助。


7、血海穴



取穴方法: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


血海是血液的聚集之处,有引血归经的功效。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将血调理好了,风邪引起的瘙痒也就消失了。因此很多以瘙痒为表现的皮肤病都会选择血海穴来治疗。


8、百虫窝穴



取穴方法:血海穴上1寸,特别擅长治疗瘙痒病症。发生瘙痒时身上就像有很多小虫子在爬。如果将虫子赶走了,自然就不痒了,这就是百虫窝命名的缘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养根滕 ( 京ICP备2021029821号-1 )

GMT+8, 2024-9-20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