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养根公社 首页 养生文库 节气养生 查看内容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

2022-7-6 15: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36| 评论: 0

摘要: 小寒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小寒一般在每年公历的一月六日前后。在一天当中对应凌晨1点。太阳已经到达 285°。“斗指癸,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 ...

小寒反映温度变化的节气

小寒

一般在每年公历的一月六日前后。在一天当中对应凌晨1点。太阳已经到达 285°。

“斗指癸,为小寒,时天气渐寒,尚未大冷,故为小寒。”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冷在三九”“三九天”恰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

“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

小寒,一个“小”字,似乎将隆冬的寒气化解了许多。小小的寒,人间尚未到最严寒的时候。但其实,小寒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俗话说:“冷在三九”,小寒恰在三九前后,所以自古流传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小寒养生

一、早睡晚起

在我们熬夜时,是不是有类似的感受:时间越晚,越容易感到手脚冰凉、浑身发冷…………其实这是由于睡眠过晚,则易耗损阳气,使阳气潜藏不足,春日升发不利,加上半夜寒冷,很容易受寒。

“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一方面,睡觉的时候,是阳入于阴让阳气敛藏,延长睡眠的时间,本身是藏阳的举动;另一方面,冬天黑夜较长,早起容易受冷,人体要动用阳气来御寒,所以说等待日光的出现也是有利于不轻易扰动阳气的做法。 


二、注意保暖,减少出汗

 冬季多发病的发生,大多数是因气温骤降,未能及时添衣防寒所致。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受寒而发, 导致咳喘不止,甚则危及生命。其中,老人、儿童为易感人群;躯体的腰、腿、胸背等处为保暖重点;外出需戴口罩。因此,保暖尤为必要。


“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备急千金要方·养性》

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最容易受寒邪侵袭,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需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让皮肤毛孔开泄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

小寒防寒:护好4处

1、头颈要暖——帽子围脖

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头颈受风寒侵袭,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高领衣服、帽子、围脖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2、腰背要暖——晒晒太阳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建议:出太阳的时候出去多晒晒,不出太阳的时候也可以用暖炉对着后背烤烤,直到全身暖烘烘的,最好能打几个喷嚏出来,把体内的寒气驱除,阳气也足了。

3、腹部要暖——试试按摩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

建议: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

4、脚部要暖——艾叶泡脚

脚踝部有200多个穴位,是人体的“小心脏”。而脚离心脏最远,供血少,寒气很容易从脚底侵入。足部的温暖可以影响到我们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人体共有12条经络,手脚各6条,分别是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及手三阳,并互相连接。火热上升,透过温暖脚部,能带动气血运行,经过连接的经络,从而温暖全身。可以有效防止寒邪入侵人体,损伤阳气。

艾叶“逐寒湿,通十二经络”。用艾叶泡脚驱寒祛湿,改善体质,促进足部经络通畅,血液循环。借助艾草的力量温阳驱寒,行气活血。当身体暖起来,气的运行会很顺利,这样才能顺利地带走体内的积攒的寒。

建议:除了穿保暖的鞋子外,最好睡觉前用艾叶泡脚,然后用力揉搓脚心,促进血液循环。

三、防干润燥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冬时节天气冷燥,我们在室内为了保暖,使用空调、暖气等设备,时间一长又会导致室内热燥。这就要求我们固护好身体的水分,以防上火。


四、适当运动,可助阳气

 阳气收藏,阴气较盛,天气寒冷此时应注意静养,但也不应足不出户,更不宜久坐、贪睡,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

如果条件适合时应走出户外,多晒晒太阳,补充阳气。即便不能出门,也应该在室内进行适量锻炼,但注意锻炼场所要保持换气通畅;锻炼幅度和强度不可过大,取微汗即可;锻炼后及时保暖,以免受寒。


五、“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这时正是“冬令进补”好时节,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还能使营养物质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利于体内阳气在立春后的升发。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唐)孙思邈

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

“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元)《饮食须知》

在进补时不要被 “五味之所伤”。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但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是指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即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

冬令进补应以“食补”为主。但是,南北差异,“食补”要注意!

“食补”很有讲究。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北方的朋友温补就可以吃一些牛肉、羊肉等热性足的食物,日常做菜时可以加一些生姜,帮助温阳散寒。 

北方的冬天寒冷干燥,再加上暖气,房间里也是燥热的。燥,直接影响也特别影响的是肺。

如果天气持续干燥,需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银耳、雪梨、荸荠、百合等滋阴润肺的食物。

五行生克中,脾土凝聚而生肺金。肺有赖于脾胃供给水谷精微之营养,如果脾土太弱也不足以生肺金,人就会更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

所以,北方朋友温补时,要注意“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最好配一些能健脾助消化的食物,例如山楂、洋葱、陈皮等。


南方地区虽然也降温,但相对北方算是温暖了。南方人冬季适宜平补,吃些鸡、鸭、鱼类等性温和的食物就可以了。

南方潮湿,冬雨绵绵不在少数,“湿气通于脾”,南方朋友在温补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茯苓、山药、莲子等。 

另外,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

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

给大家介绍小寒进补菜谱:

山药羊肉汤:


    配料: 羊肉500克,山药150克,姜、葱、胡椒、绍酒、食盐适量。

    做法: 羊肉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姜葱洗净用刀拍破备用;淮山片清水浸透与羊肉一起置于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其它配料一同投入锅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至熟烂即可食之。

功效: 补脾胃,益肺肾。

强肾狗肉汤:


    配料: 狗肉500克,菟丝子7克,附片3克,葱、姜、盐、味精适量。

    做法: 狗肉洗净切块,置入锅内焯透,捞出待用,姜切片,葱切段备用。锅置火上狗肉、姜入内煸炒,烹入绍酒炝锅,然后一起倒入沙锅内,同时菟丝子、附片用纱布包好放入沙锅内,加清汤、盐、味精、葱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炖2小时左右,待狗肉熟烂,挑出纱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 暖脾胃,温肾阳。

素炒三丝:


配料: 干冬菇1.5两,青椒2个,胡萝卜1根,植物油、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 冬菇水发洗净,挤干水分,切成细条,胡萝卜、青椒洗净切丝。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 健脾化滞,润燥。

    饮食禁忌:狗肉忌与绿豆,杏仁,菱角同食。

患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症者忌食香菇。

六、小寒时间穴位调养

中医认为,小寒是阴邪最盛的时期!所谓“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因此小寒过后养生要注意三灸、四防、五按揉,方可平安度过这一段冷天气!

小寒后灸3穴,滋阴养肾防寒。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黄帝内经》


寒引发的症状是“收引”,比如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而寒病出现,往往病在五脏之“肾”。

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内藏元阳,不论体外寒冷,还是体内有寒气,第一时间找肾就对了。人身阳气根源于肾,肾阳乃生命之根本,既是寒邪的克星,也容易被寒邪中伤。


小寒与三九重合,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外界寒气重,对身体威胁最大,所以小寒过后艾灸的重点应是养肾防寒,补充阳气。

1、肾俞穴——御寒养肾必灸

人腰上有两个肾俞穴,与命门穴相平,与肚脐在一条线上,为肾气所聚之处,是益精补肾,延缓衰老的要穴。


艾灸肾俞穴,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脏功能,促进人体造血和排毒机能,驱散寒邪。

肾俞穴搭配艾灸的灼热能量,灸之易生发经气,激发寒冬里的初生阳气,等于是雪中烤火,最为温暖人体。

2、关元穴——培肾固本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四横指)。属任脉穴位,古今均为保健要穴,灸此可培肾固本,调气回阳。

3、涌泉穴——温补肾阳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黄帝内经》

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对调理失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疗效。坚持艾灸涌泉穴,可以温补肾阳,强筋健骨,使头发润泽,精神状态充满活力。

小寒通过艾灸“肾俞穴、关元穴、涌泉穴、”具有:祛除病痛、温肾健脾、延缓衰老、补充阳气、祛湿驱寒之功效。

小寒强身:常按5心

人体有五个中心穴位,经常按摩,可以强身健体,抗衰老。

1、头中心:即百会穴


在头的正中间。可经常用掌心按摩,因为这是诸阳之汇,是人体的高处。

2、胸中心:即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现代科学发现,人老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打这里,可以延年益寿,驱散心中的抑郁之气,还能排泄毒气。方法:可两手交叉,握空心拳,不要太实,捶打此穴。

3、腹中心:即气海穴


位于脐下1.5寸。方法: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六十下,让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4、手心:即劳宫穴


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劳宫穴在心包经上,经常按压,可强壮心脏的作用。方法:可以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5、脚心:即涌泉穴


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最好是劳宫穴(手心)与涌泉穴(脚心)互相交叉按摩。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能治失眠。方法:可在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进睡眠。


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养根滕 ( 京ICP备2021029821号-1 )

GMT+8, 2024-9-20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