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养根公社 首页 养生文库 节气养生 查看内容

秋分养生注意事项

2022-9-22 17: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4| 评论: 0

摘要: 秋分(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 公历每年的九月二十三日前后为秋分节气,“斗指已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在一天当中对应下午18点。太阳黄经为180度。 秋分节气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 ...

秋分(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

公历每年的九月二十三日前后为秋分节气,“斗指已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在一天当中对应下午18点。太阳黄经为180度。            

秋分节气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秋分是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秋分三候

01

一侯 雷始收声

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阳光开始明媚。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已成告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秋虫残鸣、红叶伤心了。

02

二候 蛰虫坯户

后五日“蛰虫坯户”,王安石诗:“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

03

三侯 水始涸

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就会干涸。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秋繁录》

秋分时节,在我国民间有竖蛋、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等习俗。

“秋分到,蛋儿俏”。同“春分”一样,每年“秋分”之际,我国很多地方都要举行“竖蛋”的趣味游戏或比赛。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秋分时节,很多地方要吃一种叫做“野苋菜”的野菜。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人家与鱼片“滚汤”,炖出来的汤叫做“秋汤”。

“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谚语

秋分到来之际,民间还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习俗。在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时还要说些秋耕有关的吉祥话,俗称“说秋”。

秋分这天,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煮汤圆吃的习俗,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插上细竹签放在田边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让雀子不要来破坏庄稼。

在天文学上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确切地说,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华北地区农谚

谚语中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江南地区农谚

说明了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

劳动人民对秋分节气的禁忌也总结成谚语,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农谚

秋分养生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

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在饮食上要注意预防秋燥。

秋分所谓的燥邪和白露的燥邪是不同的,秋分的燥邪属于凉燥,而白露则属于温燥。

“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明代李挺

中国传统养生理念医提倡晨起吃粥。

《千金方》记载:秋分时节勿食豆芽,此时豆芽会伤人神胆,引发哮喘。秋分时节也不能多食新姜以及生蒜。

在日常饮食调养上中医从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出发点,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

一、将饮食分为宜与忌。有利于阴平阳秘则为宜,反之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

对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

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

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应忌食虾、蟹等海产品;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

不论是哪种人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

二、在食物搭配和饮食调剂方面中医注重调和阴阳。在食药一体的营养观中强调同属天然产物的中药和食物的某些性质和功能(特别是补益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的功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医者把乌鸡、羊肉、驴皮、葱、姜、枣等视为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而在大量的食谱和菜肴中,有很多药材配伍其中如,枸杞、山药、黄芪、茯苓、党参、天麻、百合、山茱萸之类。

当药食调配得当可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止疾病的功效。

数千年来的饮食历史文化表明,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是在素食的基础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求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尽量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饮和食之间的合理搭配。主张食而不偏,量不可过。对于一味追求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美酒名茶、大吃大喝及过分孤苦清素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李时珍

古代医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把食物的性能归纳为三大类,即寒凉类、平性类、温热类。以常见的三百多中食物统计数字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就作用而言:

寒凉性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这类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葚、番茄、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厥菜、马齿苋、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带、螃蟹等等。

温热性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鳟鱼等为热性食物,樱桃、荔枝、龙眼、杏、石榴、栗子、大枣、胡桃仁、大蒜、南瓜、生葱、姜、韭菜、小茴香、鳝鱼、鲢鱼、淡菜、虾、海参、鸡肉、羊肉、鹿肉、火腿、鹅蛋等为温性食物。

平性食物有李子、无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莲子、花生、榛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黄花菜、洋葱、土豆、黑、赤、黄豆、扁豆、豇豆、圆白菜、芋头、胡萝卜、白菜、香椿、青蒿、大头菜、海蜇、黄鱼、鲤鱼、猪肉、猪蹄、牛肉、甲鱼、鹅肉、鹌鹑、鸡蛋、鹌鹑蛋、鸽蛋、蜂蜜、牛奶等等。

我们在平日的饮食搭配上根据食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调配,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辨证用膳,是避免机体早衰,保证机体正气旺盛的重要条件之一。历代医家和养生家之所以重视养护正气,是将其视为机体强壮的根本所在。

一人一体质·一人一粥方



起居:早睡早起,天气渐冷添秋衣。

秋分过后,气温降低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着凉感冒。特别是老年人,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可适时加些厚衣服。而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季尤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哪怕比以往早10分钟,也是进步。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早睡早起

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中国传统医学告诉我们:侧身屈膝而卧,可使精气不散。

长寿老人一般睡眠时都呈侧卧。而以右侧弓形卧位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卧如弓”

正确的睡眠姿势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放松。

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变动,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胸部受压小,不容易出鼾声。

需要指出的是,秋季睡眠姿势的选择也须因人而异。如有些疾病患者却不宜采用右侧卧的方式。

此季薄衣适秋凉,冷水擦拭有奇效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俗称“秋凉”。此“凉”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对此,最简单的办法是去“适秋凉”。我国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一种养生方法,叫“秋冻”,就是说秋季要适当的把自己冻一冻。

“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

秋季天气转凉时,不要过早地穿上厚厚的棉衣,让人体慢慢地适应寒冷,给身体一个反应过程,以免身体突然受凉生病。在此,给大家推荐一个“适秋凉”的“冷水擦拭法”:

每天早晨或晚上,起床之后和临睡之前,有意识的用冷水擦试脑门、鼻子附近,耳朵、手腕、腕关节等部位,然后搓热双手,再将被冷水擦拭过的地方搓热,如此冷热交替,能帮助身体适应温度的变化,适应秋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进行冷水浴或者去野外游泳,因为这种刺激性过强的活动很可能给身体带来过重的负担,反而损伤身体。

心绪开朗莫“悲秋”

秋分时节,气温下降,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情绪低落。克服“悲秋”情绪,在饮食上要有规律、口味要清淡,在精神调养上要保持乐 观情绪,多想开心的事。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我国有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这是养生中的养收之法。

秋季艾灸调养技法

清肺化痰:肺俞+列缺+尺泽

宣肺祛痰、止哮平喘:肺俞+中府+定喘

调补肺肾:太溪+太渊+足三里:

健脾利湿,益气和中:肺俞+膏肓+脾俞



给大家几个秋分的食谱

01

油酱毛蟹

[配料] 

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葱、醋、酱油、白糖、干面粉、味精、黄酒、淀粉、食油各适量。

[做法] 

将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蟹肚被斩剖处摸上干面粉。

将锅烧热,放油滑锅烧至五成熟,将蟹(摸面粉的一面朝下)入锅煎炸,待蟹呈黄色后,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热均匀,至蟹壳发红时,加入葱姜末、黄酒、醋、酱油、白糖、清水、烧八分钟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后,收浓汤汁,入味精,再用水淀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锅即可。

[功效] 益阴补髓,清热散瘀。   

02

海米炝竹笋

[配料] 

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高汤、猪油各适量。

[做法] 

竹笋洗净,用刀背拍松,切成4厘米长段,再切成一字条,放入沸水锅中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

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油。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汤少许,加味精,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均匀装盘即可。

[功效] 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03

甘蔗粥

[配料] 甘蔗汁800毫升,红高粱米200克。

[做法] 

甘蔗洗静榨汁,红高粱米淘洗干净,

将甘蔗汁与红高粱米通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 补脾消食,清热生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养根滕 ( 京ICP备2021029821号-1 )

GMT+8, 2024-9-20 09: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